扫码分享
从《诗经》中的“杨柳依依”到韦庄的“无情是台城柳”,从李白的“东风知别苦,不遣柳条青”到柳永的“杨柳岸、晓风残月”,那一缕柳丝寄寓了几多中国文人的愁绪啊!人们读到这个字,就会随着各自的文化积累差别水平地感受到那种萦绕在心头的忧怨。〔唐代〕贺知章《咏柳》:碧玉妆成一树高,万条垂下绿丝绦。不知细叶谁裁出,二月东风似铰剪。
这首诗把柳树比喻成小家碧玉般的玉人,借柳树歌咏东风,把东风比作铰剪,说她是美的缔造者,赞美她裁出了春天。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。
〔唐代〕王之涣《送别》:杨柳东风树,青青夹御河。迩来攀折苦,应为分别多。
“柳”谐音“留”,表现挽留之意,昔人送别时多有折柳相送的习俗。纵观全诗,字字未提送别却字字点题,通过侧面形貌别人送别而攀折杨柳,反映送此外人多。言简意赅,清淡如水,短小精悍,款款流露出依依惜此外深情。
〔唐代〕郑谷《淮上与友人别》:扬子江头杨柳春,杨花愁杀渡江人。数声风笛离亭晚,君向潇湘我向秦。通过江头春色、杨花柳丝、离亭宴饯、风笛暮霭等一系列物象情景对离情举行重复渲染。“君向潇湘我向秦”句,将临此外时黯然伤魂,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,南北异途的深长忖量,以致漫长旅程中的无边寥寂,都在这不言中获得充实的表达。
〔唐代〕李商隐《柳》:曾逐东风拂舞筵,乐游春苑断肠天。如何肯到清秋日,已带斜阳又带蝉。诗人借咏柳自伤迟暮,倾诉隐衷。
诗中履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,正是自己身世的生动写照。〔唐代〕刘禹锡《忆江南》:春去也,多谢洛城人。
弱柳从风疑举袂,丛兰裛露似沾巾。独坐亦含嚬。诗人借杨柳与兰花与春含泪离别,表达女子惜春情态,一边惋惜春天的回去,一边又以为春天对她也有无限依恋之情。
〔宋代〕晏几道:留人不住,醉解兰舟去。一棹碧涛春水路,过尽晓莺啼处。
渡头杨柳青青,枝枝叶叶离情。今后锦书休寄,画楼云雨无凭。
她乘着小舟消失在春江的止境,留下我独自站在岸边,柳枝佛面,离愁不尽。更让人心痛的是,此去一别,音信隔离,后会无期。
〔宋代〕周紫芝《踏莎行》:情似游丝,人如飞絮。泪珠阁定空相觑。
一溪烟柳万丝垂,无因系得兰舟住。雁过斜阳,草迷烟渚。如今已是愁无数。
明朝且做莫思量,如何过得今宵去。这首词抒写离情别绪。
情似游丝,泪眼相觑。一溪烟柳,难系兰舟。写尽了离别况味。愁绪无数,无法排遣,写尽了别后相思之苦。
全词凄迷哀婉,愁思无限。〔五代〕李煜《赐宫人庆奴》:风情渐老见春羞,随处消魂感旧游。
多谢长条似相识,强垂烟态拂人头。〔宋代〕苏轼《水龙吟·次韵章质夫杨花词》:似花还似非花,也无人惜从教坠。抛家傍路,思量却是,无情有思。萦损柔肠,困酣娇眼,欲开还闭。
梦随风万里,寻郎去处,又还被、莺呼起。不恨此花飞尽,恨西园、落红难缀。晓来雨过,遗踪何在?一池萍碎。
春色三分,二分灰尘,一分流水。细看来,不是杨花,点点是离人泪。〔宋代〕贺铸《绿罗裙》:东风柳陌长,闭月花房小。
应念画眉人,拂镜啼新晓。伤心南浦波,回首青门道。
记得绿罗裙,到处怜芳草。
本文来源:m6米乐官网登录-www.hbhypower.com
品牌战略营销咨询
广东省江门市武夷山市会超大楼40号
Copyright © 2007-2022 www.hbhypower.com. m6米乐官网登录科技 版权所有
m6米乐·(中国)|在线登录
网站备案号:ICP备14015310号-9